【德宏消防】组织开展“探秘大国工程·传承红色

德宏 更新于:2025-03-22 14:53
  • 蚂蚁致橡树


    探秘大国工程·传承红色基因

    3月21日,德宏州消防救援支队深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施工现场,开展“探秘大国工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实地观摩隧道挖掘现场、聆听艰苦奋斗故事,激励指战员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使命。支队机关全体指战员、文员和在家党委成员参加活动。



    在大瑞铁路高黎贡山展览馆,大家仔细聆听讲解,通过展馆内详实的图文资料和工程模型,深入了解这条穿越横断山脉的“世界上最难修的铁路隧道”是如何一寸一寸地“闯关”,创造了我国当时铁路最长隧道、最长斜井、最深竖井等9项纪录。观看《鏖战高黎贡山》专题纪录片,指战员直观感受了建设者们在近10年的修建时间里与突泥涌水、高温高湿、局部坍塌等极端灾害持续斗争的震撼场景,把一项项基于克服隧道不良地质条件的技术创新成果化作先进的工艺工法,被他们不畏险阻、勇于创新的不屈不挠精神所打动。在隧道8公里作业区,队伍佩戴安全帽乘坐作业车深入隧道施工最前沿,现场机械轰鸣声不断,空气闷热稀薄,在这个狭小空间内,多台机器、风机、管道有序排列运行,一组施工队正在处理隧道涌水遗留下来的泥沙,当听到“从开始施工,大变形、大涌水、高温、坍塌等问题就各种叠加,地质也非常复杂,我们几乎是一点一点艰难向前掘进”的施工细节时,不少指战员感叹:“这种永不言弃的攻坚精神,正是我们开展重大救援时需要的力量源泉。”

    参观的指战员对长期奋战在一线的铁路建设者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祝愿,纷纷表示:铁路建设者“知难不畏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与消防救援队伍“赴汤蹈火”的职业信仰高度契合,通过此次实地观摩、现场感悟的党日活动开展,全体消防救援人员将向铁路建设者学习,学习他们迎难而上、勇于创新、担当有为的优秀精神和品质,将所见所感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在灭火救援、防范风险等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在守护边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期间,支队还开展了隧道内语音自组网设备测试,并与隧道技术人员就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进行深入交流。


    活动感悟分享:

    德宏州消防救援支队政治委员李斌: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高黎贡山第一隧。通过深入一线参观,深刻感受到要学习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精神;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破难题的进取意识;学习他们四海为家干事业的大爱情怀;学习他们接续十年磨一剑的坚韧执着;学习他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念。

    德宏州消防救援支队机关第一支部党员赵家荣:深刻感受到建设者们“一寸一寸掘进”的钢铁意志,他们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奋斗者的担当。想到我们消防救援队伍,无论是芒市勐焕站年均630次出警守护平安,还是畹町、勐卯、国门、特勤站争分夺秒抢救隧道5名施工人员,都彰显着同一种精神内核:在危难面前永远冲在最前,用专业与热血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德宏州消防救援支队机关第二支部党员夏雅婷:在隧道施工现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标语格外醒目,经过这次参观再次穿越任何一条隧道,我都会更加心怀敬畏,因为这短短几秒,背后要付出多少智慧和汗水。修建已持续了10年,一批批工程师坚守地底作业,日日夜夜不懈努力,这种执着、坚守令人敬佩,要向他们学习,深耕事业、不忘初心、努力奉献。

    德宏州消防救援支队机关第三支部党员陈清泉:参观了高黎贡山隧道,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基建的磅礴力量与建设者的艰辛付出,让人钦佩。他们当中许多党员主动请缨,数年如一日扎根深山,鏖战隧道建设,正是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精神的生动诠释。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们更应将“忠诚、奉献、拼搏”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奋力推进消防救援事业发展。

    德宏州消防救援支队机关第四支部党员孔垂赛: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24次选线、3次完善设计、16项重大课题攻关、9个第一等数据是每一个铁路人的默默付出,“水帘洞”“流沙河”“无底洞”“火焰山”等形容词是每一名一线工人生理和心理极限挑战与考验,全长34.538千米的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每施工推进一米,都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铁路人知难不为难、吃苦不怕苦的奉献精神。



    作者:夏雅婷

    编辑:李华超

    校对:史丰瑜

    编审:吕家辉

    终审:李 斌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