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中华民族一家亲斑斓画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云南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德

德宏 更新于:2025-10-17 13:51
  • 山清水秀13992608067
    千年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新时代新征程气象万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强大精神纽带。”

    一直以来,云南各族儿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10月11日至12日,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云南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德宏篇”举行,其间,参加活动的人员走进芒市、梁河县、瑞丽市等地,实地感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实践。

    薪火相传,凝聚共识——

    当剪纸技艺遇上现代动画,沉睡的红纸便有了生命;当傣族剪纸的细腻纹路描摹滇缅公路的峥嵘岁月,每一刀都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活动启动仪式上,德宏职业学院各族师生以剪为笔、以光为墨,通过“剪纸光影里的赤子山河”讲述了南洋华侨机工们守护家国疆土的感人故事。

    走进此次活动的第一站德宏职业学院,一幅幅傣族剪纸作品吸引了观摩团的目光。这场展览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让南侨机工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德宏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族群众早已凝结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跨越时空,一串串精神密码始终滋润着各族儿女,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核,德宏职业学院便是积极实践者。

    近年来,德宏职业学院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通过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打牢各族青少年“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2024年9月,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一张南洋华侨机工为前线运送物资的照片,诉说着抗战时期各民族的“生死与共”;一碗德昂族酸茶与藏族酥油茶的“跨界特调”,折射出“美美与共”的幸福生活……走进德宏州博物馆,观摩团在文物中感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所在。

    近年来,德宏州博物馆通过“历史叙事+科技呈现+活态展演”的创新模式,除了推出“浴血滇缅路 卫国赤子心”“受印守土安边固疆——云南傣族土司印章展”等专题展览和实施珍贵民族文物(古籍)保护项目以外,还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以及传统节日、民族节庆等,打造一批文博研学基地,举办民族文化、非遗传承项目展示等社教活动,让各族群众参与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中来。

    以历史为鉴、以文物为媒。今日,民族团结的欢歌薪火相传,共同理想信念潜移默化嵌入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

    文化如水,润泽万物——

    德宏州,是祖国“大一统”思想和“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在云南的鲜明体现,也是纵深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实践典型,梁河县便是缩影之一。

    历史上的梁河县是“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口。观摩团先后走进梁河的南甸宣抚司署、九保阿昌族乡九保村村史馆、李根源故居,感悟边疆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

    傣族刀龚氏世袭南甸宣抚司署,驻地曾几易其址,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定居现址,历经三代土司不断扩建完善为现在的规模,是目前云南保存最完好的土司衙门。司署内,洞经古乐余音袅袅,对其他民族音乐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土司是傣族人,但他非常热爱中原文化,其中也体现出中原文化和边疆民族文化的共融。”新华网普云红说道。

    近年来,梁河县对南甸宣抚司署的老戏台进行了修缮,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通过葫芦丝、洞经乐、傣戏等展演,让景区成为民族文化的展示窗口。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关键要增进文化认同。

    九保村,这个共居着汉族、傣族、阿昌族、回族等民族的村落,是一个有127个不同姓氏村民生活的千年古镇。在这里,有一座耗时三年建成的村史馆,200多件老物件、226块图文展板静静讲述着九保村的千年历史脉络。在村史馆二楼,还有一面特殊的姓氏墙,从傣族的“刀”姓到来自我国北方的“余”姓、“阙”姓,密密麻麻的姓氏见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历史。

    “这些姓氏是九保包容和谐精神的‘活化石’,许多家族已在此共生20余代。”讲解员介绍。“在这个村落,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参观完村史馆,保山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李永强有感而发。

    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1949年12月,梁河县第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在大厂街缓缓升起,1950年1月,德宏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梁河特委成立。100多人的梁河人民自卫大队也进驻大厂街,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德宏地区建立最早的军事组织。

    梁河县,处处流淌着令人动容的爱国情怀——爱国民主主义者、辛亥革命名将、民国元老李根源奋笔疾书《告滇西父老书》,慷慨陈词点燃了民众爱国热情,奏响了滇西抗战的序曲……

    红色基因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密码,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价值,早已深深融入德宏州各族儿女血脉。

    明德格物,向新而行。今日,以中华文化“根深干壮”,带动各民族文化“枝繁叶茂”,共同构筑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家园。

    团结如钢,众志成城——

    503.8公里边境线上,幸福村寨星罗棋布,德宏州各族群众共享物质丰裕与精神富足,书写多元一体的共同体答卷。

    在瑞丽市,观摩团到位于银井村71号界碑旁的国门文化书社,观摩缅甸朋友学习汉语的场景;到银井小学,聆听德宏州政协“石榴红”宣讲团成员面向各族群众开展的“铸牢”宣讲。

    银井村居住着汉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德昂族等民族,沿银井市集一条街向前走,就是银井小学。只要不放假,这里天天都会迎来一群“上学出国、放学回国”的“小小留学生”。

    小学旁边的国门文化书社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之一,书架上整齐摆放着汉语、缅语、傣语等多语种书籍,涵盖中华经典、民族民俗等内容,是德宏州建设好“国门文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

    观摩团还走进位于畹町镇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了解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的英雄事迹。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前,大家静静驻足瞻仰并敬献鲜花。

    “在追忆南洋华侨机工那段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光辉历史时,他们可歌可泣的精神让我内心深受触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愈发强烈。”双柏县民族宗教局局长苏剑平说。

    “希望大家都能够来到纪念馆缅怀历史,向先辈致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自昆明市民族宗教委的杨文伟说。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各族儿女奋勇向前,最终实现共同迈向现代化。活动结束,参与观摩的民族工作部门相关同志、媒体记者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德宏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真实的历史文物及民族团结、保家卫国的事例,我体会到了德宏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元的民族特色及各民族团结一心守边护边的爱国情怀。同时,从‘边境幸福村’景象中,深切感受到‘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委社会事务科科长扎史玉追说道。

    “通过实地观摩,我更直观且深刻地领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苏剑平表示,作为一名基层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将以笃行实干的作风,讲好恢宏的中国故事,也讲好鲜活的双柏故事,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征程中,切实履行职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云南各族儿女的共同心愿、共同目标。大家纷纷表示,今天的德宏州是汇聚团结力量的热土,更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舞台。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用实际行动耕耘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沃土,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云岭大地结出累累硕果。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李利军 胡娇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